旅居式养老平台
详细信息

详细信息

副标题

小院乡愁:茅屋

发表时间:2019-04-12 11:11

  茅屋,是母亲生我养我的人生殿堂,我虽然离它大半辈子之久了,却成了不能忘怀的一缕乡愁。故家那两间住过冯家多少代的老式茅屋,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印痕深深,在住楼房的辉煌岁月里,它那接地气的舒适温暖,那梧桐树遮荫,土墙麦草盖顶的形象,时不时的在眼前晃动,让我产生留恋难舍的心情。呵,这令我魂牵梦绕的茅屋啊,在我心里比任何仙居都温馨。

  在故家,父母分给我两间茅屋,前有梧桐树遮荫,后有青翠竹林,摇影拂窗。这茅屋是从老辈里传下来的,记不清多少代了。它虽是土墙,却相当厚实,丝毫不透风,秫秸屋笆,烟熏火燎早发黑,上边的麦草厚厚的,不知换过多少次了,一点儿也不透气,前后有窗,都是木格格窗棂,结结实实的,年年春节用桑皮纸糊一次,倒还透光明亮。这茅屋,简陋而土气,却冬暖夏凉,人住在里面爽快舒适,挺养生的。我年轻时,就在这屋里结的婚,当时对它还是心满意足的。过了几年,我和妻子有了几个孩子,就显得窄巴一点,不过在农村一个小家,有两间房就不错了。

  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。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名言,正说到我心里了。我把这小茅屋略加装修,就觉得锦上添花,美得陶然心醉了。茅屋的墙壁黑乎乎的,我贴上一层报纸,屋里就显得亮堂了。两间屋,我把外间做客厅,里间做客室,把抱窝鸡炉子生在外间墙角,里间支了一盘炕,按上烟筒让火苗窜进炕里,严寒的冬天,有盘热炕,全家人都享福。孩子们放学归来,在炕上按一小桌,集中精力做作业,一点不冷。炕边的墙上,春节期间我特意买来杨家埠年画,有胖娃娃抱着大鲤鱼,有农家闹春耕,还有孝敬父母的年画,贴上去活艳新鲜,映得屋里春意盎然。使孩子们温暖如春,学习都十分认真,一个个考进中学,有的考上了大学,都是从这热炕头上走进学校的。外间客厅,也是我的书斋,正面放一方桌,摆着茶具,来了客人和朋友,就在此泡茶或摆宴席招待,常常打发的他们心满意足的归去。我从20岁开始文学创作,这客厅就是我的写作宝地,一首首诗歌,一篇篇散文,就是从这里寄发到全国各地报刊社发表出来的。说来也怪,在这小院中的茅屋里,从门口仰望蓝天白云,欣赏院中花草及瓜豆菜,容易诞生新鲜灵感,能够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,发表的档次自然高一些。我的创作生活,一大半是在这里度过的,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和散文集,大量的作品都出自这小小茅屋。它不仅是养育我生长成人的茅屋,而且是引领我实现人生美好理想的茅屋,它对我有着永远不可忘记的功劳。

  我曾写过一首小诗《幽居》,怀念这小屋,这样写道:“居楼,怀念茅舍清雅/蝈蝈笼挂上阳台花枝,品味豆垄里流来的秋曲/人生,泊进都市岁月/梦境仍浸在桑麻谷香里,心窝溢满乡土气息。”今朝,城乡人们都开始富裕起来,乡村的茅屋逐渐消失,楼房雨后春笋般的盖起来,居住条件在向华丽而幸福迈进。不过由于老年人年龄阅历深沉,怀旧思想存在,对那住惯了有感情的茅屋,很难忘掉,早已成为浓重乡愁,。我觉得这样也好,令人始终忘不掉那艰苦岁月,也许对今日的美好生活,有着更深刻的感受。

文章分类: 老年大学
分享到: